學黨史系列專題-向前進,石破天驚第一槍!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50人到9000多萬人,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
向前進,石破天驚第一槍!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后,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并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在極端危急的情況下,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旬,剛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毅然決定了3件大事:將黨所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向江西南昌集中,準備發動武裝起義;組織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湘、鄂、贛、粵4省農民發動秋收起義;召集中央緊急會議,討論和決定大革命失敗后的新方針。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占領了全城。
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
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1.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南昌起義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
3.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標志。
4.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
秋 收 起 義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槍聲打響。時任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湖南瀏陽文家市鎮,決定放棄攻打長沙,向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進軍。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雖然起義結果是失敗的,但它卻開創了一條新道路,并初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為后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將中國的革命時代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